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教 财经 文旅 特色 图片 视频 地区

农牧

频道栏目: 金融 农牧 产业 招商

绿色产业引领青海省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17-09-06 11:56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玉娟 浏览:
摘要:从独特的气候条件到市场上的响亮名片,从优良的生态环境到做大做强的青海品牌,回望2017年第十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青海绿色产业的集中展示,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筑平台 促合作 推广绿 都已经卖完了,这些是用来展出的,实在不好意思。站在展台前,都兰县
  从独特的气候条件到市场上的响亮名片,从优良的生态环境到做大做强的“青海品牌”,回望2017年第十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青海绿色产业的集中展示,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筑平台 促合作 推广“绿”

  “都已经卖完了,这些是用来展出的,实在不好意思。”站在展台前,都兰县诺木洪农场销售部负责人魏艳贵有些尴尬,“带的展品有些少了,没想到这么多人买,这才展了半天,已经快卖完了,剩下这些礼盒装再不敢卖了,再卖就没有展品了。还有两天时间,真不好办了。”

  记者在展会现场注意到,青海的黑、红枸杞成了“抢手货”。

  “我们带的80件红枸杞全卖完了,人只要一看有绿色认证,二话不说就拿走了。黑枸杞野生的卖得好,像这个一罐50克的,80元,比种植的贵一倍,但人们依旧愿意拿野生的。可见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青海西郡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郭昊笑着说。

  湖南衡阳的参展商王先生有些较真,“你给我讲讲,为什么青海的枸杞是最好的?”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就少有污染;气候寒冷,病虫害就少;降雨量少,日照时间长,糖分含量就高……“郭昊耐心地介绍。

  “这可以生吃?是什么鱼?”

  “三文鱼啊,可以生吃,来尝一下,少放一点儿芥茉。”

  “味道是挺好,可不可以切开卖?”

  “今天不卖,只是品尝。你留下地址,我们可以直接从网上给你发货。”

  品尝三文鱼的顾客和参展商,将第一次参展的化隆县翔林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展台围得结结实实,一条几公斤重的大鱼很快所剩无几。

  “这样的平台真的很好,让我们见了世面,学习了人家的经验。我希望今后我们海东化隆的三文鱼多参加几次展会,这样就把三文鱼的品牌宣传出去了。”翔林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韩生林说。

  “第一次参展,收获真不错。跟我们翔林合作社洽谈、有意向合作的采购商很多,今天就有分别来自广州、成都、重庆、上海的4家采购商,共签了570吨的正式订单。采购商也都说每公斤60元钱的价格,真的不贵,何况品质又很高。现在我们搞联合社,不怕货源不够。”韩生林颇为自豪。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黄江武告诉我们,“青海三文鱼每年生产量有12000吨,大头在龙羊峡,有8000多吨,剩下的在中小渔场。中小渔场的销售方式主要靠码头卖、超市送,附加值多被中间渠道拿走。我们要帮助小企业走出去,打开销路,还要鼓励企业开发产品,增加附加值。”

  在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兆云看来,青海真的是一个好地方,“青海我去过几次,每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蓝、水清、地绿。环境好,是我们做绿色食品的先决条件。环境好,就占了先天的优势,再加上气候比较有特色,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青藏高原出来的产品,品质天然的就比别的地方优良。所以要做绿色、有机,要打造精品,占领中高端市场,让好的生态生产出来的好的产品满足高端市场,实现更多的价值,这样才对得起我们那么良好的环境。”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蔡全军介绍,近些年,我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创设力度,通过奖励补贴、项目配套、绩效管理等方式加强扶持,营造发展绿色食品的有利环境。截至2017年6月,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企业98家,28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生产资料标志的生产企业11家,14个产品。建立了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7个,面积达到了8.4万公顷,所认证产品涉及牛羊肉、生猪、乳制品、鹿产品、菜籽油、蚕豆及各类蔬菜、食用盐、禽蛋、蜂产品、枸杞、沙棘、水产品等,产量达到20多万吨,年销售额达到20多亿元。

豇豆种植大棚。

        与绿博会同时举办的还有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中国·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三会合一”的盛况,也为我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交流、相互合作、拓展市场的机遇和平台。

  对此,青海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马海麟深有感触,“展会当中,可以学习很多同行优秀的生产和加工经验,还可以采购和订购最先进的肉食品加工设备,有利于我们青海企业品质的大幅提升。”

  马海麟认为,“青海企业缺少的是精分割的技术,而内蒙古有些企业的精细化加工做得非常好,他们的分割更加精细,包装更美观一些,对我们都有启发。所以我们想通过学习他们先进的深加工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把青海的产品做成精品。”

 设施养牛基地。 

        立品牌 拓市场 树形象

  依托自身气候特点和生态优势,近年,我省积极调整农牧业发展思路,打破传统发展思维,着力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绿色食品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全省已形成牛羊肉、油菜、马铃薯、蚕豆、青稞、蔬菜、中藏药材、饲草料、绿色肥料等十大优势产业,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绿色食品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青海晶洁镁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纯天然物理化方式生产绿色食品添加剂氯化镁系列产品的企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作为我省参展的唯一生产资料企业,受到了广泛关注。

  “今年展会上签的1200吨氯化镁要发往俄罗斯,已定下9月20号装车,国内签的1138吨,主要销往东北、重庆、河北、南京等省市,已拿到预付款。”对于已签下的2000多吨订单,总经理马宁一点儿也不意外。

  “我们的食用氯化镁,产于咱们青海的察尔汗盐湖,真的是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的,采购商们心里都很清楚。再加上我们利用自然日晒资源生产的核心科技,让我们的产品品质所具有的优势显而易见。这几年参展,几乎每次订单都在2000吨左右。”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青海江河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天露乳业年年参加绿博会。公司质量总监吴继芬说,“展会是政府为我们青海的企业、为青海的资源,搭建的一个展示平台,政府全力为我们推介,也全力为我们服务,我们的企业一定能将优势资源打造成优势品牌,卖出好价钱。”

  “我们的‘吾玛’产品,会员客户都是先订货,后发货的。因为资源不多,我们就走高端,打造高端品牌。”吴继芬告诉我们,虽然奶源有限,但现在“天露”牛奶已经在北京、重庆、成都、宁波、上海都有了专卖店,销售非常好。品牌打出去了,自然就增加了乳品的附加值。

  “噢,这就是‘海瑞诗特’,这个牌子的菊粉,上次我们在沈阳买到的。吃了以后觉得通便润肠效果特别好,这回再多买点儿。”

  青海瑞湖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对包头的老夫妻,见到了“海瑞诗特”的菊粉,有些高兴。

  “吃完没关系的大爷,您拿着这个名片,只要打这上面的电话,就给您发货。”市场部经理张小军安慰老人。

  “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展,通过展会,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另一方面是企业亮相,树立自己的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提出的意见,有助于企业在包装设计、口感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通过展会,也有助于拓宽渠道,寻找代理商,签一些团购。”张小军说。

  依托科研机构,瑞湖立足青海本地资源,以青海特有的高原特产为根基,致力于原生态产品、功能性食品的研制和开发,建立了从科研到销售的完整经营管理体系。现在,公司注册有“海瑞诗特”、“阿多”两个商标,用于基础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的宣传和展示。

  绿色食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黄江武告诉记者,通过深入“三品一标”农畜产品企业开展年检、现场检查,以及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抽检情况的一组组数据来看,我省“三品一标”农畜产品企业生产产量不断增加,企业管理不断上新台阶,市场份额剧增,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青海开展‘三品一标’农畜产品认证工作已有11年,‘三品一标’农畜产品倡导的科学、安全、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式,推行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模式,树立的安全优质品牌形象,已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同。作为‘三品一标’品牌农畜产品推动者,说实在的,看到这些成果,内心还是充满着喜悦和自豪的。”黄江武有些动容。

  “绿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当下,“举绿色旗、走生态路”已成为农牧业系统、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牧民的共识。

  本次绿博会上,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的恩露富硒黑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消费者和采购商的认可,销售场面异常火爆。公司总经理杨华荣告诉记者,展会期间,张家港一家贸易公司与宏恩公司成功签订了300万一年的长期合作协议,并在绿博会结束后立即订购了50万元的货品,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后又二次补货。在展会期间,宏恩公司还与北京爱心同行电商平台进行了愉快沟通,并就后期进军电商平台的各项事务,展开了一系列的后续合作。

  “商海扬帆勇进,携手民众共赢”,这是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农户们增收致富后,送给宏恩科技有限公司的赞誉。

  作为本地富硒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公司已形成了“公司标准+农户种植+基地加工+市场营销”的科技扶贫模式。宏恩公司以市场营销和技术品牌为核心,带动富硒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种植基地发展,以基地的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杨华荣介绍,自2014年以来,公司结合产业扶贫项目,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种子、肥料等农资,指导农户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三年累计投入农资、肥料、种子等折合资金1000多万元。带动了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乐都区高店镇、城台乡、下营藏族乡等8个乡镇二十多个村的近12000人脱贫致富。

  化隆县翔林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库区的水域资源,积极发展冷水鱼网箱养殖绿色示范基地,合作社养殖的“伊鳟源”牌绿色鲑鳟鱼深受市场青睐。

  拿到绿色认证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订单数量和价格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我们以‘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大了合作社特色养殖生产的规模和力度,增加了合作社成员的收入。去年实现了102万元的盈余,今年收入肯定更可观。”韩生林说。

  “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现在青海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品牌的宣传、品牌的推广做好,这样让企业的产品跟市场拉得更近,才能把你们高原天然的气候、地理资源优势,把你们高原品质的优势,最后转换成经济优势,企业才有奔头,老百姓才有增收的希望。”陈兆云表示。

责任编辑:金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完美嬗变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教 | 财经 | 文旅 | 特色 | 图片 | 视频 | 地区